"陽明公園位於本市北投區北側,距市區約17公里。日據時期該地遍地茅草、人跡罕到,名為「草山」。台灣光復後於民國39年政府易「草山」為「陽明山」,設置陽明山管理局開闢陽明公園。
該公園屬大屯山群區海拔445公尺為台灣唯一擁有死火山地勢硫磺氣孔、溫泉等自然景觀。背倚七星山,左依紗帽山,右鄰大屯山,遙對觀音山,層巒疊岫、地勢起伏、氣候溫暖、濕潤,夏季涼爽是為避暑勝地。該園都市計畫面積約125公頃,陽明山管理局於66年改制,將該公園業務交本處接管,經本處多次擴建,目前開闢區位於公園西部及南部,面積約達40公頃,歷經長時間之經營始具今日之規模。
公園廣場邊有一直徑達22呎的巨型「花鐘」,鐘面以綠草為底,其間栽植五彩繽紛的花卉,整點播放悅耳音樂,為陽明山最知名的地標之一。花鐘後方山坡上有一「辛亥光復樓」,為一座富麗堂皇的中國傳統式建築物,為遠眺台北盆地之最佳處所。陽明公園全園遍植台灣原生山櫻花和多種日本櫻花以及梅花、杜鵑花、茶花、碧桃、杏花等花木,每年春季舉行的陽明山花季均能吸引滿山人潮,為全台最知名的賞花節慶之一。"
資料來源:國家公園